香港馬來亞《和和杯》埠際賽

1975年 和和杯改制為埠際三角賽

雖然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成為獨立的共和國,但【和和杯】一直沿用舊制,新加坡球員還是被納入馬華隊當中參加和和杯。直至1975年,和和杯始改制為「新華」、「馬華」及「港華」埠際三角賽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新加坡獨立

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新加坡在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佔領,當戰爭接近尾聲之際,新加坡重新為英國統治,但英國也開始讓新加坡自治。

其時新加坡渴望加入馬來亞聯合邦並在1963年和該國一起建立馬來西亞。然而,源於種族以及殖民地等遺留下來的問題,很快社會內部矛盾被各方激化,促使人民行動黨和掌握馬來西亞政權的巫統產生歧見。

最後馬來西亞將新加坡逐出聯邦。

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成為獨立的共和國。

【和和杯】一直沿用舊制

時至 1969年,新加坡雖已獨立4年多,新加坡球員還是被納入馬華隊。

而居港中國大陸和台灣籍球員,則可代表香港出賽。

從 1970年開始,因為新馬的多元種族人口結構關係,非華人隊員可以加入華族球隊參加比賽。

1975年 和和盃改制為「新華」、「馬華」及「港華」埠際三角賽

歷經六、七年的商議,【和和盃】最終在1975年改制為「新華」、「馬華」及「港華」埠際三角賽。

在這段期間,也出現了新馬港三埠的「百欣杯」、「胡好杯」足球比賽。

湯文亮博士憶當年和和杯埠際三角賽

湯文亮博士曾於2013年發表文章《我的馬來西亞之旅──竟然有一種木材叫星架坡》,內裡有和和盃埠際三角賽的回憶:

以前在暑假的時候,當然沒有曼聯、曼城等超級英國勁旅訪港,就算有,都是當時屬於丁組的黑池,不過,香港與星加坡,馬來西亞每年都有一個杯賽,叫 “和和”杯,有別於紀念馬來西亞獨立的 “黙迪卡”杯,而 “和和”杯只准三地華人參加,打主客制,即是在暑假期間我們最少有兩場外隊賽事,當中以 “馬華”最強,星加坡人口太少,而香港的精英大多數代表中華民國,次一級才代表香港,比方說,張子岱、張子慧兄弟代表中華民國,袁權韜,袁權益兄弟代表香港,想當年,香港有亞洲足球王國美譽,今日連菲律賓,越南也打不過,亞洲足球王國美譽,不提也罷。

原文連結:我的馬來西亞之旅──竟然有一種木材叫星架坡

Scroll to Top